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国家宝藏》第二季刚开播,第一件国宝“样式雷”就炸了!

新读写 2020-09-10
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时隔一年回归荧屏,大型文博探索节目《国家宝藏》第二季12月9日终于播出了第一集,故宫博物院携“样式雷”建筑烫样、李白草书《上阳台帖》、清乾隆年制金瓯永固杯三件国宝震撼登场,其中第一件国宝“样式雷烫样”,一亮相就“炸”了!


      你知道样式雷烫样吗?


      样式雷烫样,是古代的建筑设计师在施工之前做出来的建筑模型,是样式雷家族设计的皇家建筑,专门供给皇帝呈览。


      9日晚播出的《国家宝藏》第二季第一集,由王菲担任国宝守护人的“样式雷烫样”,令许多网友深受震动。



      对于学建筑的人来说,样式雷可是个鼎鼎有名的家族。


      自康熙二十五年第二代雷金玉至清末民初第八代雷献彩,样式雷世家一直作为“样子匠”供职皇家建筑设计专门机构“样式房”,并长期担当“掌案”统领设计事务,被世人尊称为"样式雷"。


      样式雷家族在清代传承200余年,设计了很多皇家建筑,甚至有这样的说法:“一家样式雷,半部古建史”。下面这张图片背景中出现的,就是涉及到的部分建筑名称。



      厉害的是,中国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,均打上了“样式雷”的烙印:圆明园、故宫、北海、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……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烫样都是出自样式雷家族之手。


有些建筑因为战争损毁或年久失修,早已不复存在,但有幸于这些留存的烫样,时隔几百年,我们得以窥得些许它们当年的风采。

颐和园戏楼样式雷烫样


      在样式雷家族的妙手之中,平面的设计图通过纸、秸秆、木头等最简单的材料组合变成立体微缩景观,这就是按照比例制作、精细无比的“烫样”。


这些烫样皆可层层拆卸,打开屋顶,可以看到内部梁架结构,彩画式样,以及尺寸标签。

故宫收藏的81件烫样,由于在当时主要是为呈给皇帝审阅而制作,因而形象逼真,数据准确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,更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。


      王菲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她和故宫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,这里面既有她的童年记忆,也有她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。这一次,她“穿越百年”,以民国《大公报》记者的视角,通过一个半虚构的故事阐述了样式雷建筑的前世。


      “样式雷建筑烫样”的前世传奇,就发生在民国年间。


      当时,中国刮起了一阵欧美风,无数西洋建筑拔地而起,而传统木质建筑逐渐没落,卯榫相扣、雕梁画栋是否注定将成昨日黄花?


      当时的中国传统建筑,在世界舞台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。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古建筑其中的精巧,妄称中国建筑都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而成。


1931年,以中国古建筑学家、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为首,举办了一场“圆明园文献遗物展览”,与林徽因两人誓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奥秘展示给世人,令其发扬光大。


      本想与日本人伊东先生合作的朱启钤,却未料伊东是想将中国古建筑的技术与文化占为己有。


      严词拒绝后,万般无奈的两人决定在中国建筑学上走出第一步,召集梁思成、刘敦桢、杨廷宝、赵深、李四光、李济共建营造学社,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、研究和测绘,以及文献资料搜集、整理和研究。


1931年3月22日,《大公报》天津版对此次展览进行了重点报道,引发社会的关注。一年后,中国营造学社走遍中国二十二个省,对两千余个古代建筑进行科学调研,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写中国建筑学的夙愿,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。


而要说起真正让“样式雷烫样”走向世界的人,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,以及他的团队,是名副其实的先驱者。


      80年代初至今,王其亨研究整理上万件样式雷图档,将烫样变成可读的文献资料,带领团队完成近百次测绘,指导绘制了一万余张测绘图纸。


      2007年,通过王其亨团队的努力,更让“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《世界记忆遗产名录》。


说起中国传统建筑因为历史过于悠久,缺乏详细的数据及研究内容,而在世界舞台上没有话语权,仿佛得了“失语症”,王教授就是一肚子气。

“自毁家门!故宫太和殿谁设计的?没人知道,我真的咽不下这口气。”在全世界的建筑学教育中,从来没人提及中国古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方法。

1896年影响世界的一本权威著作《比较建筑史》中,有一张名为“建筑之树”的插图,简述了人类的建筑文明的发展史。

在这张图中,中国建筑所处位置离树根很近,但在外侧,在西方建筑学者眼里,中国建筑不过是出现的早,但是影响力低下。

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很早,从汉朝初期就已有图样,到隋朝就开始使用1%比例尺的图样,但是史料却十分缺乏,当时世界范围就认为中国对建筑学毫无贡献。

这张图曾经让中国建筑学前辈忍无可忍。气不过的王教授带着团队一头扎了进去,一研究就是40年,只为证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一块被蒙了灰的瑰宝。


      王教授说:“为了实现理想,我整整跑了三十六年,发现了大量的资源,这些资源不应该被我们遗忘,更不应该被后世子孙遗忘。”


到目前的发现为止,样式雷图档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仅有的档案记载,可以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,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。

比如样式雷家族在勘察完地形后,使用“平格法”在一张画满方格的纸上,精准描绘出三维立体地形。


将当时这张图纸上的坐标输入电脑后,可以直接得出建筑的立体图。

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出现的DE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,核心原理与“平格法”完全一致,可我们老祖宗已经不靠机器,“手动”运用了两千多年了。


      还有这“塔随人走”的景观效果。



40年埋头苦干终获伟绩,王教授感慨:我这几十年要做的工作,就是要把失掉的话语权找回来,把不了解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找回来,把中国人的古建筑的尊严找回来,重建我们自己的建筑学,才能够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啊!

一番话说得场下观众无一不红了眼眶。


研究团队的杨菁博士说:“研究样式雷图档,不光是要干坐冷板凳,还要走遍全国各地,进行实地的测绘工作,这样的工作,我的老师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们,一如既往的做了近四十年。”


      朱蕾博士说:“现在我们中国大学的建筑教育体系,都是在西方话语权的背景下建立的,我们需要去还原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真实地位,培养新时代我们的大国工匠。”



      来看下样式雷设计手稿:


建筑立样图:


室内装饰陈列图:


烫样照片:


      看完样式雷烫样的故事,有网友说,第一次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奥妙,“不仅仅是惊艳,竟是热泪盈眶了”


      还有网友说,看了“样式雷”,感觉一种归属感缠绕过来。


      介绍故宫博物院三件“国宝”的第一集,光是腾讯视频就已经获得了近2900万的播放量。 


“我们有多年轻?上下五千年!”


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
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